63书院 > 都市小说 > 综穿书的人生 > 71.回到花千骨的世界

71.回到花千骨的世界

尽家财。但他是举人啊,他姓甄啊!四大家族甄家在江南的地位——跺一脚,江南都要抖三抖。只要他找上门去,看在同是姓甄的份上,找个人分分钟的事。

    陆云心都不想说什么了。心累。

    说什么都不让爹爹跟他同流合污,脑袋看不开,就怕被传染。

    还好爹爹就要去秋闱会试,她可以劝娘让爹携带一家人同去就这么着!

    几天后,关于封家的流言蜚语在村里流传,什么封老头得了甄家的银两几许、什么封家媳妇指桑骂槐道甄士隐吃软饭、什么封氏女眼睛都哭瞎了最轰动的是甄家丫鬟被一姓贾的官人讨要做了夫人。

    大戏一场接一场,村里人眼花缭乱,秀才爹被朱氏按在家里闭门读书,听了村里人一耳朵蜚语。对于甄士隐的作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几番劝说后无果就对其不闻不问。

    甄士隐很羞愧,也不再上门了。

    陆云心表示她还没动作,甄家就同自家不再来往。笑脸一个。

    但她还是用左手写了张纸条,上面‘汝女改名为香菱,十年后金陵薛家姑娘宝钗身边可见。’乘没人的时候丢在封家甄士隐所居住的屋里。

    要这样还是没人看到这张纸条,命运该是怎样的就怎样吧。她能做的也做了。

    香菱在红楼中是上了金陵十二钗副榜的薄命人,上头还有仙家监视着,陆云心有着一大家子人,不可能为了一个还没一面之缘的人就把自家人的安危置之不顾。

    能写这张纸条的她已经冒了很大的风险,要被人知道一个山村秀才女儿能知道千里之外与自己不相干的人事,那她才叫好看呢。

    甄士隐看到没看到这张纸条,她不知,待她听到甄家消息的时候,事大发了!

    据说,甄士隐跟个赖头和尚出家了!封家的人求了村里村外的人寻找甄士隐,翻了整个地也没找到人

    封氏哭得昏天暗地,眼泪都流不出来了。朱氏劝半晌,打发她睡下后回到家中,对秀才爹吐槽不已:“甄兄弟一把年龄了,还不懂事,抛家弃妻的随便跟个不知是人是鬼的和尚跑了,丢下封氏如何度日啊?”封家生了双富贵眼,有功名钱财的时候还能对封氏笑脸相迎,现在只剩封氏孤身一人,以后的日子难熬呢!

    可怜封氏了!

    秀才爹跟着叹了口气:“造化弄人啊!”

    只有陆云心怀疑甄家的祸事好似被安排好的,丢女、起火、寄人篱下、最后一家之主还被一首‘世人都说神仙好’诗词度化出家,不知所踪。那唱词的赖头和尚更是可疑。

    但日子该咋过就咋过,朱氏偶尔会到封家坐坐,陪封氏聊会天。封氏还会偷偷地抹眼泪,现今也能摸着做家务,虽经常被哥哥嫂嫂嫌弃,她的日子还能过下去。

    秀才爹不放心家里的娇妻幼子,他决定一家人同去会试。

    陆云心跟着收拾行李。得带上药材,路上奔波劳苦,唯恐年幼的弟弟、柔弱的母亲生病。得带些艾草做的蚊香,初秋这会儿蚊虫比较猖狂。得带上

    重要的是带上钱财,她把从小到大得到的钱都换成银票,整整五百两银子的银票用油纸包起来,放进荷包里用绳子拴着戴在胸前衣物下。剩下的碎银子用另外的荷包装置待用。

    一家人风尘仆仆地到达金陵时,离会试还有三个月,母亲干脆买了个小院子安置家人。

    院子虽小,五脏六腑俱全,秀才爹的书房外就是花园,秋季这时节菊花已经开了,搭着花骨朵秋菊含苞欲放,再过不久,院里的桂花也来凑热闹了。

    陆云心第一眼就看上这个院子了,院子离街道不远,方便买卖物品;周围的喧闹传不进院子里,关上门,颇有几分幽静。

    但价格不菲,朱氏眼睛眨也没眨就买下来。

    收拾好屋子,陆云心跟着母亲做顿好吃的,一家人直吃到半夜才去休息。一夜无题。

    随着试期越来越近,家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秀才爹干脆搬到书房住下,每日里书不离手。

    朱氏时常看着弟弟陆瑜不让他哭闹。不等她吩咐陆云心,陆云心自个就每天炖些汤汤水水给秀才爹补身体。

    秀才爹进科场后,母亲请了座佛像回家,天天烧香拜佛求菩萨,期望父亲一举高中。

    陆云心在心里翻了翻白眼,倒没说啥。

    不是没经过高考,她当年也是万人闯高考的佼佼者,都没这么紧张好么?

    不过,她还是跟着自家娘咏经念佛,动手抄写佛经,虽然她不信佛,也不信道。

    学校离村子很远,要走一个小时的路程,到学校的时候,太阳快升起了,陆云心来到了学校中,教室中已经有了许多学生,她现在扮演一个为了父母遗愿而发奋读书的女学霸。

    在这么多人眼前,她打开了书本,貌似认真的翻看,偶尔在本子上写写划划。

    若有人凑近陆云心跟前,仔细观察她的眼神,便就知道她在发呆呢,而本子上却是她灵感下写随笔。教室中的学生年纪都很小,哪里坐得住,也没耐心观察。他们打打闹闹,见陆云心很认真的模样,都不好意思地拿出书本学习,学习了没多久,又和旁边的同桌聊起来

    陆云心发呆了会儿,抱着布袋的小手酸痛不已,农村的教育很差,师资等都跟不上,她所读的学校就只有六个班,分别是六个年级。教室也歪歪斜斜地,房间很是狭隘。